瞄准市场找特色 穷乡脱贫路咋走
中国发展网3月27日讯 河北省康保县张纪镇马鞍架村,地处张家口坝上,高寒、干旱、地瘦,房堵窗、户封门、村里不见年轻人现象普遍存在。
干什么产业能脱贫?不但是马鞍架村亟待解决的问题,也是康保县面临的难题。2017年,康保县全县还有4.12万贫困人口,贫困发生率16.8%。人人都明白脱贫靠产业,但康保年均气温2.1摄氏度,无霜期不足100天,传统农业没出路。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和无劳动能力的占70.1%,
康保县的难题是贫困地区的共性问题:条件差、基础弱,这样的资源禀赋怎么发展产业?
许多贫困县发展落后,但恰恰生态好、污染少,这是最大的后发优势。转换思路,康保的“劣势”也是“优势”。气温低、风沙大,种庄稼不行,却是绿色养殖的好条件,疫病少、降成本。看中这里的好生态,2016年,乾信牧业进村建起养鸡场,10栋鸡舍,年产肉鸡30万只。扶贫基金跟进,产业加速发展。全村115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,每户年分红720元。马鞍架村穷了一辈子的老孙想不到,瘠薄的土地能来大产业。老孙说:“现在有分红、有地租、有低保,年轻人能去鸡场打工,苦日子熬出头了!”
好生态变成竞争力。乾信牧业总裁夏秋霞说:“我们最大优势是产地特色,‘康保鸡’长在草原深处,喝着弱碱水,吃着五谷饲料,全产业链封闭运行,生产的无抗鸡肉通过欧盟认证,刺身鸡胸肉可以生吃,品质健康放心。生长环境好,防疫投入少,成本也有优势,每只鸡节省1—3元。”
这样的转变不仅仅发生在康保县,深度贫困的河北阜平县,把冷凉气候当特色,食用菌成为扶贫“一号产业”。同样种香菇,阜平的气候能四季出菇,错季上市,许多地方比不了;同样卖香菇,阜平分级采摘,一棚菇能分出7等,通过细分市场卖价高……。
市场不愁,脱贫有奔头。走进阜平县天生桥镇龙王庙村菇棚,一根根菌棒上密密麻麻的香菇撑着小伞。“到出菇那几天,白天黑夜都不敢合眼。”村民老李的辛苦没白费,两个大棚2017年赚了4万多元,老李彻底甩掉了贫困帽。